“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武汉)” 成功举行-ag官网

x << 返回
x
ag官网
/ / / 最新进展

学术研究

“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武汉)” 成功举行

2018-12-04

内容摘要:

“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武汉)”

成功举行

 

2018年11月24日-26日,“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加深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解,推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在中国深入开展。来自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彻斯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家高校的19位海内外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与会学者们从要素禀赋、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转型等多个角度,就新结构经济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副教授、汤学敏博士后、惠利博士后、刘政文博士后、朱兰博士后、杨子荣研究员(兼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丽霞同学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24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我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副教授分别为会议致开幕辞,殷切期望学者们就新结构经济学展开深入交流。

 

随后,王勇老师向与会学者们详细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背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发展现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汪小勤教授、王健副教授、陈波教授、程文博士,武汉大学叶初升教授等与会学者,围绕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禀赋结构、内生性等理论问题,以及新结构经济学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应用面临的挑战等实践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

 

 

24日下午,王勇老师报告了文章endowment structur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并主持了下午的研讨会。王勇老师构建了一个封闭经济下的静态模型,结合禀赋结构从供需侧考察内生的收入不平等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并从产业升级维度解释了劳动收入占比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收入不平等与产业升级的程度之间呈“倒u形”关系。之后,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朱文博以《重点产业政策与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为题作了报告,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生王书飞详细报告了文章putt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work within the multi-product firm。

 


 

25日、26日,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吕丹老师、浙江工商大学的焦翠红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石军伟老师、武汉大学的卢洪友老师、我院杨子荣研究员、惠利博士后、刘政文博士后、国发院任丽霞同学等16位青年学者报告了各自的最新工作论文,与会学者们就报告文章进行了研讨交流。

 

最后,研讨会闭幕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钱雪松教授主持。王勇老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武汉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滥觞之地,此次研讨会是我们后辈晚学向张培刚先生、谭崇台先生的学习、致敬,也是我们积极与武汉地区高校学者交流的过程,希望我们能向大家阐释清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得到更多评议与建议。同时,也希望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学术研究。随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教授致辞,首先对王勇老师一行的访问表示感谢,回顾了林毅夫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先生的历史渊源,并表示经济学院已提交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申请,期待之后在学科建设、博士生联合培养、数据库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共促学术发展。至此,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推动我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武汉地区高校的合作,深化和推广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撰稿:绍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