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第十一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结构经济学”成功举办
2017-07-11
内容摘要:




开幕式结束后,林毅夫教授发表题为“新结构经济学,自生能力与新的理论见解”的主旨演讲,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粤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主持。林毅夫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基础。新结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增长的本质与原因的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其最优产业结构,进而决定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结构。具体而言,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度决定要素相对价格,后者则决定经济体的比较优势,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的企业具备自生能力。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产业,技术结构不断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得以增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市场与政府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市场机制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政府因势利导,甄别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别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林毅夫教授接着介绍了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用于理解华盛顿共识,渐进性改革和休克疗法带来的不同效果,以及这一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之后,林毅夫教授指出,新结构经济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结构这一关键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对探讨整个经济体最优金融、人力资本等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林教授展望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者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完善其数理模型,还要将理论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知行合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其中,新结构经济学分论坛上、下场分别由王勇副教授、张建华教授主持,共有五篇文章报告。来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潘士远教授报告论文“structural misallocation, policy distortion and economic reform-the case of china”,分析政府资源错配与制造业部门产能过剩,服务业供不应求,产业升级滞后的关系。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磊报告了“要素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偏向性——来自中国城市‘撤县设区’的经验研究”,提出撤县设区提高资本-劳动比,进而促进了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来自中山大学的郭凯明副教授报告了论文“investment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case of china”,指出投资结构在理解中国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来自的江西财经大学的习明明副研究员报告“金融结构、fdi与资本配置效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从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及融资深化三个角度,研究金融结构对中国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北京大学的王梦琦报告了她与王勇副教授的合作论文“vertical structure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从国有企业处于上游垄断行业,民营企业集中于下游竞争性行业这一垂直结构视角,分析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来自温州大学的张鹏报告了论文“民营化、制度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发现民营化和好的产权保护质量会显著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会者就每篇文章进行充分及深入的讨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惠利作为分论坛总评论人之一对论文进行点评。

上半场由温州大学商学院胡振华院长主持。王志伟教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解读”为主题,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意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在经济领域(也会关系到社会其他有关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从短期和长期、数量和质量、供给侧和需求侧、稳定与增长、调整和改革这样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韦森教授以“创新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为主题,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的现实,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能再靠投资,之后的关键在于tfp,在于创新,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市场经济的中国改革的大方向。 赵昌文部长以“关于工业革命的三个定律”为主题,分析了近两百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三条规律:工业革命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引领工业革命是经济基础和制度优势的结果,后发经济体越来越难以采用旧的工业化模式。
下半场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张东辉教授主持。周天勇教授以“全球衰退的经济机理及其治理思路和治理方案”为主题,指出我们现有的宏观经济分析视角、方法和政策需要反思和修正,认为我国的经济衰退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劳动力流动”两个方面,并提出要从“结构性减税”和“结构转型”上做出改变。臧旭恒教授以“如何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主题,认为中国的消费水平表现为总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日益增长和居民消费长期低位两方面,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龚刚教授以“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结构演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认为经济发展存在两个阶段的转变:一是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二是资本密集到知识密集的转变。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拐点。在此背景下,教授针对中国的中等收入陷进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正处于第二个转变阶段。最后,教授也提到了供给型经济等相关的问题。
随后,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发展经济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彭刚教授总结本次年会,指出新结构经济学对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未来发展的意义,以及新结构研究中心的加盟对学会建设的重要性,并对下一届发展经济学年会将在云南财经大学举办表示期待。

据悉,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以后每年都会设置新结构经济学专场,并将设立新结构经济学优秀论文奖,以鼓励经济学研究者运用新结构经济学思想体系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撰稿:惠利、王梦琦